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王莹
《请这样对待孩子的大脑》 (西)阿尔瓦罗·毕尔巴鄂 著 刘晓昊 王冬霞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在育儿的漫漫征途中,父母都怀揣着对孩子最美好的憧憬。然而,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状况,许多父母常常陷入迷茫与无助,不知如何科学地引导。《请这样对待孩子的大脑》一书,由西班牙权威神经心理学家、教育和大脑发育专家阿尔瓦罗·毕尔巴鄂精心撰写,让我们得以从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和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
长久以来,育儿领域存在着诸多传统误区。比如,许多父母坚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过早地让孩子接受各种知识培训。然而,作者在书中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案例指出,这种做法违背了大脑发展的自然规律。大脑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建造一座大厦,需要稳固的基础和合理的结构。过早地让孩子承受过多的学习压力,就如同在没有打好地基的情况下强行建造高楼,最终可能导致大厦的崩塌。研究显示,过早让孩子接受过多知识灌输,试图加速大脑的自然发展,虽可能短期内达到看似理想的状态,却会失去原本的品质。
与此同时,完全自然的教育方式,即让孩子在无规则、无挫折的环境中成长,也并非良策。婴儿时期若过度保护,孩子在未来面对困难时可能缺乏应对能力,影响创造潜力与自信心的发挥。作者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让父母们认识到,育儿没有捷径,应遵循大脑发展的自然规律。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强调:“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时期,而是从出生到6岁这个阶段。”《请这样对待孩子的大脑》开篇即强调了人生最初六年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这一观点与蒙台梭利的理念不谋而合。作者指出,大脑的发展并非孤立进行,而是深受家庭环境、亲子互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书中以丰富的神经科学研究为基础,揭示了儿童大脑在各个关键期的发展特点,让家长明白,每一个拥抱、每一次对话、每一场游戏,都是塑造孩子未来不可或缺的一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理论阐述,而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家长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日常实践。例如,通过“把宝宝抱在怀里”这一简单行为,作者阐述了亲情接触对孩子情感安全感和大脑发育的积极影响,让家长在温馨的日常互动中,就能为孩子的大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书中丰富的案例让我们看到,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的瞬间,实则对孩子大脑发展影响深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忽略了这些关键细节。他们更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作者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成长的初期阶段,通过日常的语言交流、玩耍和生活点滴,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价值观、规则意识、洞察力、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这样对待孩子的大脑》不仅阐述了大脑发展的基本原理,还为父母们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策略,助力孩子实现情商与智商的均衡发展。
在提高情商的部分,作者强调了建立联结、培养自信和无畏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对话示例,家长可以学会如何引导孩子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感受,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这些技能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在智商提升方面,作者则聚焦于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和视觉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家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例如,利用记忆卡片游戏提高孩子的记忆力,通过故事讲述和角色扮演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等。
“没有什么比孩子记忆中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更损害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潜力了。”书中“惩罚的替代品”这一章节,为习惯用惩罚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敲响了警钟。惩罚是教育孩子时最不招人喜欢、教育意义最弱的方法。有时候孩子故意找打或者找骂,其实是想得到父母的关注。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可以采用奖励正面行为的方式,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比如,孩子在学习骑自行车时总是摔倒,父母可以在旁边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自己弥补过失也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惩罚的方法。当孩子对他人造成伤害或物品损害时,让他们自己承担责任,采取弥补措施。例如,孩子不小心弄坏了朋友的玩具,父母可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一个新的玩具还给朋友,并向对方道歉。这样,孩子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学会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请这样对待孩子的大脑》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育儿宝典。它以科学的视角、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为父母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育儿指导。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困惑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以爱为引,遵循大脑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引导孩子,就一定能解锁孩子大脑的成长密码,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本书不仅适合父母阅读,也适合教育工作者参考,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育儿的方式和方法,认识到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希望更多的父母能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