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人群交会处,皆是城市篇章。自7月下旬以来,知乎联合单向空间以“可读的城市”为主题,推出了包括文学创作计划、线上圆桌、线下沙龙等活动的2025文学季。近日,“街巷备忘录——2025城市微观纪实创作计划”收官,《东至》《我坐在石球子上》和《一个善良的外卖小哥》摘得特别奖,另有30位创作者的作品获优秀奖。
获特别奖的3部作品的一个共同点是,没有宏大叙事,却在家长里短的日常碎片中成为城市叙事的亮眼注脚。
知乎答主boer创作的《东至》,写一条从小到大途径之路的变化,更是一封写给外公的“时光家书”:东至路曾是坑洼的石子路,外公的自行车后座是“我”;长大后的“我”,总说陪外公钓鱼,却一次次因贪睡失约;如今的东至路早已重修,外公去世了,“我”去看外婆仍走这条路,感慨万千……正如评审评语所言,“故事笔调朴素,但情感真切,又保存了有回味的细节”。
知乎答主Mortis创作的《我坐在石球子上》,以18岁少女的视角,勾勒出一段夏日里的随性漫游。获奖评语称这部作品语言跳脱,带来别致的视角,让平淡的时光获得节奏,活了起来,“沿途的点滴小事细节,都有了雕刻感,获得滚烫的生命,被晒热的石球子也成了一个吸附感觉的磁石,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磁力”。
知乎答主大猛创作的《一个善良的外卖小哥》,用质朴的语言记录了一则发生在深夜的温暖插曲:因女儿饿了点外卖的家庭,孩子在急切等待中意外摔倒哭闹,外卖小哥起初“一脸蒙圈”地慌忙解释,本可送完餐就赶往下一单的他,却因听到孩子的哭声折返回来,从自己的头盔上“用力抠下”小鸭子风车递给孩子。
作者特别强调,这份善意与“打赏”无关,而是源于“内心本能的善良和柔情”。评审认为,“速写却完整生动,人物性格在短暂的时间里饱满地展现,一位善良的外卖小哥形象跟他送的外卖一样新鲜真实地来到眼前”。
此次创作计划由知乎联合湖北省作协、安徽省作家协会、合肥市作家协会、郑州市作家协会以及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共同发起。这些获奖作品如同散落城市角落的拼图,最终拼凑出一幅幅鲜活、立体的城市画卷。
除了3部特别奖作品,30篇优秀奖作品同样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城市的微观肌理。它们或聚焦时光流转中的记忆,或捕捉市井烟火里的温情,或书写街角巷弄中的诗意,共同构成了城市的人文底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